
習慣1》賺錢:專注本業拚加薪 累積第1桶金
對初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,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建議,一定要專注本業,
把提高工作收入列為最重要的目標。因為唯有讓自己成為「暢銷」而不是「滯銷」的人才,
隨著薪水增加,你才可能快速累積可供理財投資的第1桶金。
雖然此時的重心在工作,但楊偉凱建議,可建立屬於自己的理財情報網,
例如像富翁一樣常到銀行和房仲走動,蒐集市場情報,或上網、看書 、參加免費理財講座等。
日本賺錢之神邱永漢認為,最好的方法是,跟比你有投資理財概念的人交往,
累積人脈資源,為往後的投資奠下基礎。
習慣2》存錢:定期定額儲蓄 比投資更為重要
無論是靠工作收入賺錢或到了錢滾錢投資的階段,楊智淵認為,持續儲蓄的習慣絕不能廢,
而且要致富,儲蓄金額一定要隨著收入等比提高。
至於最好的自動儲蓄方法,就是定期定額投資,暢銷書《有錢的祕密》作者之一
約翰.布列南(John J. Brennan)表示,定期定額儲蓄的重要性遠超過投資和節稅,
定期定額儲蓄很少會讓人一蹶不振,而且對情緒有助益,可獲得滿足和成就感。
不過,從去年底以來,全球投資市場波動加大、風險升高,楊智淵建議,此時提高儲蓄率,
要比找到高獲利標的更容易執行,而且可以更早讓你存到財富目標所設定的金額。
習慣3》省錢:記帳檢討花費 效果最好
想省錢,一定要靠記帳。南韓理財作家金在泳表示,靠降低欲望來省錢,
通常難持續,記帳,就很容易找出花錢的漏洞,對症下藥,效果非常明顯,
「家計簿是一輩子最重要的理財成績單!」
除了檢討花費之外,他也建議,去找出停滯帳戶,例如久未使用的銀行戶頭裡的餘額、
證券帳戶裡未處理的配股,或是保險到期後撥回來的錢。這些就像是藏在床底下的錢,
找出來後,可能又是新的一筆百萬存款的「頭期款」。
習慣4》錢滾錢:冷靜、耐心 設定5年計畫
周筱玲說:「儲蓄是『加法』的金錢累積,投資則是用『乘法』在累積財富。」
但你必須記得,投資有風險,不等於理財的全部。
不論周行一或楊智淵都強調,理財要愈早開始愈好,但一般人不應該太早開始做投資。
因為,「沒有好的觀念、策略,通常賠錢的機率大!」楊智淵說。經常在全台演講投資理財的他,
每每在演講後,若遇到有人問:「股市會再跌嗎?」「可以進場了嗎?」他都會替這些人的投資擔心。
另外,年輕人想在股市賺大錢,常重壓所有資金。這一點,楊偉凱感觸頗深,因為他在念研究所時,
曾與老師黃培源合寫《理財聖經》而有豐厚版稅收入,入伍到就業前持續寫書大賣,
靠版稅就累積500萬元,但因為觀念和投資習慣不完整,100%投入股市,
大賺又大賠,結果忙來忙去一場空。
所以他一再強調,年輕人的第1桶金,先以開源節流來累積75%以上的資金,另外25%才靠投資。
而存滿第1桶金的時間宜設5年到6年,不要只設3年,
「因為時間一短,就會急,一急就會冒險,不屑做長期投資了。」
【全文詳見《Smart智富》7月號 第119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