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生署最近公布調查顯示,
國人癌症發生率持續增加,平均每7分38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!
現代社會貧富人口走向M型,但癌症的侵襲卻不分M型,每個人都有可能罹癌。
壽險業者指出,不管是預算足或不足的人,都可在
最不造成經濟負擔的預算下,用保險打造完美的抗癌計畫。
壽險業者指出,有許多癌症治療藥物是健保不給付的,
比如說治乳癌的藥一個月就逾10萬元、治大腸癌的藥一個月需要約10到20萬元,
但這些都可靠防癌險、重大疾病險的一筆急救金來補貼。
保誠人壽資深經理蕭圭華指出,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,又長期處於緊張壓力下,
因此易得許多文明病、慢性病。因此,不管是屬於M型的哪一端人,
防癌險、重大疾病險都要趁年輕時就投保,不只保費便宜,且因年輕身體健康,也才具有可保性。
蕭圭華表示,預算少的人,可用壽險主約搭配防癌險、重大疾病險附約的方式投保。
以保誠人壽的商品來說,終身的重大疾病險與定期的重大疾病險保費可差到10倍左右。
但其實對預算足的人來說,當然是以終身型的主約為優先考量,因為給付項目較完整,
且身故保障也可拉高,同時也不用擔心附約到期的問題。
富邦人壽則指出,不管預算夠不夠,都適合買還本型防癌險。對預算不足的人來說,
在買保險抗癌之際還可同時存退休金,因為這類保險在滿期時會退還總繳保費的1.05倍,
而且分期繳較不造成經濟負擔。而對預算足夠的人則可買躉繳買還本型防癌險,同時又有醫療保障。
就各家建議的防癌險規畫來看,其實年繳1 萬5千元到3萬元之間,
就可建構基本的癌症保障,負擔其實不重,每天少喝一杯拿鐵就夠了。
不過,如果收入隨著年齡增加後,壽險業者建議還是要盡量轉為終身型防癌險主約保障較完全。
一般來說,主約的保障範圍,
包括初次罹患癌症、住院、住院手術、門診、門診手術、出院療養、骨髓移植、義肢義齒、放射線治療等等。
附約的保障比較偏重一次給付,只有原位癌保險金、癌症保險金等。
【魏喬怡/台北報導】2008/06/18